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
7月16日的欧盟十分热闹,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 冯德莱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正式当选为欧盟委员会主席,成为欧委会史上首位女主席。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总裁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(christine lagarde)则正式向imf提交辞呈。
如无意外,拉加德将于11月1日正式出任欧洲央行第四任行长。与此同时,imf不得不开始启动新总裁的遴选工作。
imf执行董事会在同一天发表的声明中指出:“已经接受拉加德的辞呈,接下来将迅速启动选择下一任总裁的过程,并及时沟通。”在此期间,由imf第一副总裁大卫 利普顿(david lipton)担任代理总裁一职。
这也意味着,imf新总裁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。
欧洲人传统能否延续?
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,在人事任命上,向来有“世界银行美国行长”和“imf欧洲总裁”的惯例。今年4月,经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,时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的戴维 马尔帕斯(david malpass)从金墉手中接下了世界银行行长的担子,也遵从了这一惯例。
对于imf新总裁人选,欧盟部长们已明确表态,希望延续过去的传统,由一位欧洲人接替拉加德执掌imf。
按照惯例,imf执行董事会将负责总裁的遴选,该董事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。不过,自 2011 年遴选以来,imf理事也可以提交候选人提名。
提名期结束后,imf秘书长会向执董会宣布愿意成为候选人的被提名者的姓名。从这些候选人中,执董会最终确定三名候选人,并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总部进行面试。之后,董事们会考虑每一位候选人的优缺点,直到他们以多数票选出最终人选。
目前,执行董事会的声明并未提供有关物色总裁继任者的任何细节。但外界已经有诸多猜测。
媒体们率先列出一长串候选人名单,其中欧洲候选人有:即将于明年1月卸任的英国央行行长马克 卡尼(mark carney);现任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、保加利亚人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(kristalina georgieva);荷兰前财政部长、欧元集团前主席迪塞尔布洛姆(jeroen dijsselbloem);即将离任的欧洲央行行长、意大利人马里奥 德拉吉(mario draghi);德国前财政部长、现任德国议会议长沃尔夫冈 朔伊布勒(wolfgang sch?uble)等。
呼声最高的是卡尼,不过他本人出生于加拿大,被认为不够“欧洲”。
2008年2月,43岁的卡尼正式出任加拿大央行行长,他也成为8国集团和20国集团中最年轻的央行行长。刚上任没多久的卡尼敏锐地嗅到了美国国内的次贷危机,于上任第2个月即宣布降息,保证了加拿大金融系统的流动性。相比之下,欧洲央行却在2008年7月宣布加息,导致其后来的被动局面,卡尼因此被赞为“走在曲线前面的人”。
2012年11月26日,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宣布,时任加拿大央行行长卡尼出任下一届英国央行行长,任期从2013年7月1日开始。整个英国金融界一片哗然。把如此重要的岗位交给一个外国人,不是英国人的一贯风格。不过,奥斯本称赞卡尼是“他这一代最出色的央行行长之一”。
目前卡尼同时拥有爱尔兰和英国护照,但由于英国将于10月底离开欧盟,一些欧盟国家希望候选人来自欧盟成员国,使得他的候选存疑。
其他欧洲候选人的优势也不怎么明显:作为西北欧国家候选人,迪塞尔布洛姆仍然面临着来自意大利、希腊、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政府的反对。格奥尔基耶娃虽经历丰富,但来自东欧,目前尚不清楚欧洲是否会力挺她。历届imf的掌门都在65岁以下,因此,66岁的格奥尔基耶娃、72岁的德拉吉和77岁的朔伊布勒不具备年龄上的优势。
此外,考虑到法国人在过去73年中,超过半数的时间里都占据着imf的最高职务,加上最近两届总裁也都属于法国,分析认为再任命一位法国人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新兴市场的挑战
不过,imf总裁钟情欧洲人的传统并非不可打破。
2011年,时任墨西哥央行行长奥古斯丁·卡斯滕斯(agustin carstens)就曾打破惯例,向拉加德发起挑战,竞选imf总裁。在此之前,从未有过非欧洲候选人。
首战虽未能告捷,但有助于破旧立新。在此次imf总裁争夺战中,新兴市场国家就试图打破欧美双头垄断的局面。这一次,除了卡斯滕斯将再次发起冲击外,印度裔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(tharman shanmugaratnam)、前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 拉詹(raghuram rajan)等多位新兴市场候选人也有希望加入到竞争当中。
不过,无论是欧洲还是新兴市场候选人,目前都难以令人完全满意。“事实是,没有现成的、经过考验的、全能的一个人选。”一位欧洲部长坦言。另外两名欧洲官员称,名单候选人中的一些人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胜任这个职位。
新总裁人选尚未有定论,但imf掌门难做却是事实。在全球多边主义减弱、保护主义风头正劲、地缘政治不断变化的情况下,全球经济正在放缓,压力越来越大。
“作为全球金融多边主义的缩影,imf已经被主要发达经济体边缘化,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也缺乏信任。”前imf中国区负责人普拉萨德(eswar prasad)表示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指出,imf新掌门必须捍卫开放的世界经济,帮助维持全球合作。尤其要处理好与白宫的关系—尽管目前看来很难。
此外,imf主要向各国政府提供贷款,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,但巴西、墨西哥、阿根廷、委内瑞拉等新兴国家近年债务危机不断。前imf高级经济学家彼得 道伊尔(peter doyle)认为,imf的继任者不应是政治家,也不应是业余人士,他需要专业冷静,并且“善于和那些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打交道”。
责任编辑: